提起科幻電影,觀眾最先想到的也許還是好萊塢大片,比如《星際穿越》、《異形》等經典電影,而華語科幻電影一直都是一項短板,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的上映才算徹底打開了華語科幻電影的大門。
誠然這部影片也有部分科幻細節備受爭議,但整體來看無論是特效水平,還是故事情節都讓人耳目一新,以累計46億的票房成績當之無愧地成為華語電影科幻片冠軍。
而今年《獨行月球》的上線又讓人看到了科幻電影另一種表現形式,月球「騰」痛生活看得人捧腹大笑,上線8天就斬獲16億票房,只不過該片還是更偏喜劇,科幻感不強,不免讓科幻迷感覺差點意思。
這不,古天樂也帶來一部科幻電影,《明日戰記》在七夕當天點映僅拿下6300多萬票房,首映日排片占比提高7%左右,票房有所改觀,但預測票房也僅有5億,看來是無法與《獨行月球》一較高下了。
與此同時,該片的首波口碑也新鮮出爐,口碑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情況,觀眾評價打分都一針見血,那麼這部電影到底值不值得觀看呢?
人類大戰外星人,劇情是一大硬傷
《明日戰記》的一星、二星差評給到了劇情方面,網友們直言:「劇情真是稀爛」、「整體故事一言難盡」、「內核還是警匪片」等等,這是有多不滿意啊!
其實該片講述了在未來世界,因為污染地球早就千瘡百孔,一顆隕石的造訪帶來了不少外星生物,人類命運陷入危機之中。
總指揮李升(張家輝飾)派出以軍人泰來(古天樂飾)為首的精英部隊執行改造計劃,而泰來卻意外發現一個驚天陰謀,甚至足夠毀滅整個文明。
故事內容其實中規中矩,災難面前人類尋求自我拯救的戲碼太常見了,一開始覺得大boss是外星怪獸「潘朵拉」,長得像是變異地球植物,設計并算不新穎。
而實際上的大boss反而應該說是劇里的反派內鬼,這樣一來倒是從科幻片又回到了香港警匪片的味道,這到有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即視感。
更可氣的是,明明已經發現內鬼,小隊眾人還圣母心泛濫,非要勸說他投降,不知道要及時上報給基地戰友,導致內鬼切斷通訊,還一路追殺他們,就是說沒有困難也要制造困難?主角團集體降智看得人心里憋屈不行。
而且似乎是打算將故事重心放到動作戲上提升節奏和爽感,影片對于文戲和情感的刻畫不夠深刻,這就讓最后的兄弟情與小女孩的煽情戲都莫名很尬,無法引起觀眾帶給共鳴。
這種強行升華主題還不如沒有,也讓整部電影的格局一縮再縮,其實外星與人類的爭斗故事又很多發揮空間和思考意義,沒拍出深度不免讓人感到可惜。
也難怪劇情備受質疑,故事還是缺少可看性,一看影片的總監制還是古天樂,突然就不那麼意外了 ,跨界果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除了劇情,在演員方面《明日戰記》其實也缺少市場競爭力,老牌港星古天樂、張家輝、劉青云、劉嘉玲固然有一定國民度,各大演技大獎拿到手軟。
但是扁平的人物仿佛可有可無,沒能發揮出真正的表演實力。
港片誠意之作,特效在線,極致視覺享受
《明日戰記》四星、五星的評價大部分都是針對電影特效,「機甲科幻特效巨制」、「特效是目前華語電影最高水準」、「好萊塢式科幻爽感,不枉多年的期待」,看得出觀眾對整體制作的評價相當高。
要說這部電影真是讓影迷心心念念許久,該片雖然是2015年正式立項,但是從前期準備到后期制作完成,耗時近10年,耗資港幣4.5億,絕對是費時費錢的大制作電影。
眾所周知,科幻電影成功的最大因素其實就在于畫面呈現上,該片超過1700個特效鏡頭,全電腦特效制作,難度可想而知,而主要特效都由古天樂自己的公司「天下一ONE COOL」制作。
在采訪中古天樂就表示「我不想什麼都找外國去做」,使用本土團隊是一場冒險,也是一場里程碑式的突破,果然沒有讓觀眾失望。
整部影片對觀眾來說就是一場視覺盛宴,機械戰甲之間的PK、外星人與人類的激烈交鋒,看得人眼花繚亂,當真是沉浸式體驗了一把未來末日,只感覺內心洶涌澎湃。
除了特效在線,該片在服化道和場景的設計上也相當用心,古天樂身上的酷炫機甲實際重量超過33磅,細節精致不顯笨重,作戰時肢體靈活,動作兇猛,華語也有自己的「鋼鐵俠」了。
另外,為了追求最真實的效果,大部分場景皆是全實景搭建,甚至把一個球場改建成空軍作戰基地,基地內建立云台停放飛機,盡力還原撞擊、搖晃震動的質感。
難怪在戲里有一幕高能追車場面連連引發觀眾尖叫,那種機器碰撞后迸發出來的破壞感和沖擊力看得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腦海中就只剩下兩個字「過癮!」。
顯然易見,這部《明日戰記》是科幻迷古天樂帶給觀眾的誠意之作,也讓人看到港片和華語科幻片更多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明日戰記》的劇情是一大硬傷,演員也不夠搶眼,眼下票房勢頭并不算好,不過,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在特效上確實是國內制作里的佼佼者,整體是值得觀看的。
而采用本土制作團隊的態度也讓觀眾看到了屬于華語電影的文化自信,華語科幻電影其實有更多的潛力存在,觀眾也許應該秉持著包容的態度去看待這部作品,不知道各位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