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布拉格的春天》這8句話告訴我們,人啊,不必活得太規矩
2023/06/08

ADVERTISEMENT

人活一世,大家都想活得更好一點。

可到底什麼是好?我們根據什麼東西來判斷好壞?根據其他人的看法嗎?生活是我們自己的,他人憑什麼能判斷好不好?

和我們自己比較嗎?我們自己又沒有經歷過其他的人生,又憑什麼知道這一生不夠好?

木心說:「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

生活也應該無好壞,才能各自去賦予好壞。

米蘭·昆德拉在《布拉格的春天》里告訴我們,對于人生,不管我們怎麼選,都不知道是對是錯,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自己愿不愿意做。

李銀河評價這本書說:

許多思想是我們這種體制中知識分子思考之經典,或即將成為經典,是我們這種體制下知識分子共同的內心經歷,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的良知。

看完《布拉格的春天》后,我發現書中這8句話,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稍微「大膽」一些,可以更勇敢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不給生命留下「不作為」的遺憾。

ADVERTISEMENT

01

人永遠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我發現,絕大多數人,對待生命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行差踏錯,做得不合人意,于是規規矩矩,活得像一個膽小鬼,生怕出現什麼差錯。

很多時候,為了不出差錯,他們的辦法就是不去嘗試新的東西,而是活在那個眾所周知的舊的「世界」里,做已經做過的事,做多數人認為正確的事情,隨大流去追求生活的方式。

時間久了,你好像被裝進了生活的套子里,成了生活的「套中人」,不管做什麼,都是在「套子」里。

可是這樣的生活,你真的感到快樂嗎?

如果你是快樂的,那麼恭喜你,可假如你不快樂,為何不像尼采說的那樣,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一點,因為他只有一次。

如果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不快樂,那麼我們不妨去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再差,也最多是走了彎路,再回到原點,繼續不快樂。

可是萬一在某一種新的嘗試中,我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了能讓自己活得快樂又充實的東西呢?

米蘭·昆德拉說: 人永遠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

事實上,人不知道自己還要什麼,是因為他想在自己能要的東西里面尋找最好的,可什麼是最好的?人永遠也無法知道,因為身前充滿未知,而身后的,業已過去。

ADVERTISEMENT

人不能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人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自己喜歡不喜歡。

在當下這一刻,你也許不知道你現在選的是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可以知道,你選擇的,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歡的。

在這只能活一次的生命里,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就是好,因為「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02

誰要是想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那他準是不快活。

特蕾莎出身于一個平凡的家庭,母親是一個庸俗不堪的女人,她的某些粗魯的言語,總讓特蕾莎感到難堪。

她渴望離開這個生活了多年的環境。

後來有一天,托馬斯由于工作原因,在特蕾莎工資的旅館下榻,兩人因此相遇,差不多一起待了個把鐘頭,隨便聊了些什麼東西。

不到一個月,特蕾莎就到托馬斯生活的城市去找他,她想借托馬斯的東風,改變自己的人生。

她成功了,托馬斯娶了她。

可托馬斯是一個浪子,為了體驗不同的人性,流連于不同的情人之間,這讓特蕾莎痛苦,她又想離開,因為只要在這個城市,這樣的痛苦就無法改變。

所以,她想和托馬斯一起出國,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去生活,這個熟悉的環境,讓她痛苦。

所以昆德拉說:

誰要是想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那他準是不快活。

ADVERTISEMENT

這話說得真對。

一個人想要離開了,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感到痛苦,所以才想離開,逃避這種痛苦。

假如現在生活的地方,讓我們活得很快樂,假如現在生活的方式,讓我們感到滿意,那我們怎麼可能去改變它,除非我們有把苦難當成圣恩的信仰,否則我們不可能拒絕快樂去尋找麻煩。

我相信,每個想逃離他現在的生活的人,一定都是感到了某種痛苦。

但換一個環境就能好嗎?

我只能說,如果內心沒有改變,換一萬個地方也是雷同。

03

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人的偉大在于他扛起命運。

每個人都能扛起自己的命運,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每個人都必須自己走完一生,從來沒有人能夠代替他走一步。

幸運的人,一生苦難少一點,走得稍微輕松一點,走得稍微快活一點。

不幸的人,會遇到很多痛苦,會遇到很多災難,有些人被痛苦轟趴下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了,但真正的強者,卻敢于和命運斗爭,扛著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向前,被打趴下了,就重新爬起來,繼續向前。

ADVERTISEMENT

史鐵生就是例子。

史鐵生早年身強體壯,熱愛體育,可是二十來歲,命運給了他重大的一擊,將他打得一輩子只能坐在輪椅上,但他不服輸,不斷思考,讓自己的靈魂站起來,站得那麼挺拔。

可是命運又一次將他打趴下了,腎衰來了,醫生安慰他,爭取再活十年。

可他活了三個十年,在痛苦中寫了一本又一本書,將那樂觀積極的強者精神,傳遞給這個世界。

他死之后,他的主治醫生還感嘆,史鐵生之后, 談生是奢侈,談死是矯情。

這就是人的偉大之處。

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二十多歲的時候,耳朵突然出了問題,也讓他痛苦不堪,可是他沒有倒下,而是扛起命運給他的重擔,繼續向前,創作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樂曲。

羅曼羅蘭說: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舊熱愛生活。」

我們扛起自己的命運,走在人生的路上,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就是自己的英雄。

04

一切正常的都是美的。

特蕾莎成為攝影師后,她把自己充分發揮藝術才能、精心沖洗出來的幾十張照片推薦給一家發行量很大的雜志。

ADVERTISEMENT

這些照片拍攝的是戰爭中的坦克,世界上還有很多因戰爭而受苦的人,還有很多人在反對戰爭,渴望和平,可戰爭還在發生。

最終,雜志主編告訴她,絕無發表的機會,因為事情已經過去了。

可真的過去了嗎?

與此同時,一個攝影師拿著一堆關于裸泳的照片進來,特蕾莎看了,從心理上感到某種不舒服,因為特蕾莎從小受到的教育告訴她,裸體是可恥的。

然而,攝影師告訴特蕾莎:

赤裸的身體。怎麼了!這很正常!一切正常的都是美的!

正常,多簡單,多尋常的一個詞。

可是有些「正常」,在某些人的眼里,卻是牛鬼蛇神,是不可觸及的逆鱗,為什麼,就因為我們的教育觀念不允許這樣的事情「正常」,就因為大多數人排斥。

就像在今天,出門不化妝就是不尊重人,可是不化妝怎麼了?那也是正常。

什麼是正常?

就是一切自自然然的事情,沒有經過偽裝,沒有經過包裝,沒有虛假,那才是正常。

因為真就是美,而正常的,就是真實的。

05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軟弱,便會一直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ADVERTISEMENT

人生在世,確實會有些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但那些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一半是權衡利弊的結果,一半是自身軟弱的結果。

權衡利弊讓我們做出了更為有利的選擇,所以我們不得已去做的事情,做了一定會有做了的好處,而我們不愿意付出不做的代價。

之前看到有人說,工作受了委屈,想辭職,特別想,可是想到生活,忍了,這一忍,就忍了一年又一年。

為什麼不辭職?

因為擔心辭職后工作不好找,擔心找不到這麼好的工作。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思考了一個問題,人生而自由,為何一進入社會,就活得這麼不自由?

最后盧梭發現,每一個社會人,都和社會簽訂了一份契約,自愿簽訂,也自愿遵守。

這個契約一旦簽訂,就必須遵守,遵守他們心里所確認的「主權者」。

但盧梭還說:

「如果因此說存在天生的奴隸的話,那是因為之前已經存在了違背自然天性的奴隸制。是強力創造了最初的奴隸,又是奴隸的怯懦使他們永世為奴。」

到現在為止,奴隸制早就成了腐朽的歷史,但「奴隸」還很多,就是因為他們的「軟弱」和「無能」。

很多人,是因為軟弱,所以不敢反抗,不敢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還有很多人,是無能去改變。

前者比后者更可悲。

ADVERTISEMENT

06

善與惡的界限極其模糊,懲罰一個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人,是野蠻的行徑。

什麼是善?

善的就是善的。

什麼是惡?

惡的就是惡的。

然而很多時候,善惡是很復雜的,大多數時候都很難一眼看出來,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這樣一句話:

你們這些做媒體做新聞的,你們每天都在殺人,只不過殺人犯用刀子殺人,用槍殺人,而你們殺人的工具,是你們手中的筆,是你們寫出來的文章。

在現今這個人人都能在網絡上發言的時代,有些標榜正義,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害人性命。

有些人斷章取義,在沒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前,就爆出自己看見的那一小部分,并安上一個吸引人眼球的標題,而那個標題,可能有刻意的夸大,有為了吸引點擊率的輕微的扭曲。

這些都是在誤導人。

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自以為善的,其實也同時做了惡,而那些看起來十惡不赦的,也未必就真的就是這樣。

所以我們要記住,要嫉惡如仇,但是要先看到真正的惡,不要聽風就是雨,不要人云亦云,懲罰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是野蠻人的行徑,不經大腦思考,就去隨意評判善惡,也是野蠻人行徑,野蠻得沒有頭腦,沒有思考能力。

ADVERTISEMENT

07

人們都傾向于把強者看成是有罪的,把弱者看成是無辜的犧牲品。

之前看到一個視訊,印象深刻。

在路上,一個拿著玩具槍的小孩子,將自己的玩具槍對準路上行走的女孩子的頭。

啪的一聲,「爆頭」了。

女孩子痛得捂著頭,小孩還想繼續打,女孩身邊的男孩就跑了過來,呵斥小孩,讓他停下,小孩不聽,男孩有些生氣,搶過玩具槍,小孩哭了。

這時候,小孩的媽媽來了。

也不問自己的孩子做了什麼,就一通指責那男孩,在男孩解釋了為什麼這樣做之后,小孩媽媽還說,「跟一個小孩計較什麼。」

很多圍觀的路人,也說,「跟個孩子計較什麼。」

似乎,因為他是孩子,所以他犯的錯就不是錯,因為他是孩子,所以錯的都是大人。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之前大衣哥朱之文的事情,還有「流浪大師」沈巍的經歷,似乎都是在說,你強,所以不管別人做了什麼,你都應該包容。

這是什麼邏輯?

孔子還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錯了就是錯了,不管是較為強勢的一方,還是看起來弱勢的一方,錯了就是錯了。

犯了錯,還用自己的弱做掩護,就噁心了。

就像錢鍾書說的:「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粒或者出骨魚片里未凈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ADVERTISEMENT

08

當你發現自己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使命時,便是一種極大的解脫。

特蕾莎和托馬斯去了鄉下,托馬斯離開了手術台,成了一個小工人。

特蕾莎說:

我是造成你一生不幸的人,是我讓你到了這麼低下的地步,我讓你失去了一切。

托馬斯問她:

你難道沒發現我在這里很幸福嗎?

特蕾莎說:

可你的使命是做手術啊?

托馬斯回:

我沒有使命,任何人都沒有使命,當你發現自己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使命時,便是一種極大的解脫。

成年后,似乎每個人都有了使命。

丈夫要扛起家庭,妻子要顧好家庭,每個人身上都有了一種使命和責任,驅使著我們去做一些東西。

這種使命和責任,就像一根繩子,把人困住,讓人有機會感慨「生而為人,身不由己」、「迫不得已」。

可這些東西,恰恰將我們束縛起來了。

直到有一天,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沒有使命,我們做什麼,都是因為自己喜歡,都是因為熱愛,我們才真正解脫,才能真正愛。

我們照顧家人,不是因為使命,而是因為愛,是愛驅使我們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情,那就是我們的解脫。

ADVERTISEMENT

09

在很多文章里,我都反復強調,人應該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必活得那麼規規矩矩,不必把自己裝在「套子」里,做什麼都畏首畏尾。

但在這里玩必須補充一點,我們做什麼,都必須以真善美為前提。

我們不規矩,是因為我們感到自己生命在渴望,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們愿意跳出原來的束縛,去嘗試新的生活。

但是我們還必須記住,這一切的底色,必須是真善美。

ADVERTISEMENT

貓咪「依賴」主人的表現,占3個以上,說明你沒白養!
2024/03/29
老爸曾放話「不喜歡貓」 女兒旅遊卻收到炫耀照:牠睡我脖子旁捏~
2024/03/29

ADVERTISEMENT

一只狗過得「幸福」,會有這些表現,很明顯的!
2024/03/29
廢舊電熱水壺別急著丟!黃豆這樣一泡,出奇效果,省錢又環保!
2024/03/29
游安順女兒好正!剛出道「跟苗可麗尬戲」毫不遜色,最後卻「捨演員身分」走吃苦路:終于跨出去
2024/03/29
一口氣追9集,越看越上癮,真是一部上頭的古裝懸疑探案劇,男女主互撩,好甜好寵啊‼️
2024/03/29
年糕發霉照吃!她見媽媽「只有削掉表面」愣住不敢吃 網友:「發霉過的更好吃」!
2024/03/29
辭退你,培養你,從來不是看能力
2024/03/29
幼兒園園長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都來自「這3種家庭」
2024/03/29
博士媽媽「熬了9夜」,把國小英語800個單詞,整理成「思維導圖」,孩子一周記牢
2024/03/29